“吾论‘如何’”成长讲坛丨练脚力、炼心力、强毅力,方能接力

发布:jitancun 阅读次数:350

讲述者名片:何双,女,30岁,籍贯江苏靖江,靖江市马桥镇党委组织委员。

“如何做好组工路上‘螺丝钉’,只有做到唯实唯勤。”在笔记本上写下这行字的时候,是我到马桥镇担任党委组织委员的第20天。

回到熟悉又陌生的“组工干部”,既有曾经耳濡目染的组织工作,更有新起点、新目标的重重挑战。而每一天面对的信息量爆炸,每一次活动的满负荷运转,在点滴间都让我体悟到组工干部“唯实唯勤”的精神烙印。


图片


唯有历练“踏遍青山人未老”的脚力,才能在勤恳求索中察实情。

从机关到乡镇,从爬格子到泥腿子,每天见的人比原先多了10倍。短短20多天,也有一些生面孔慢慢变成熟面孔,从最开始的“请问新来的组织委员是哪位”,到后来的“好好好,协议签好了我就放心了”,我总能从每一件事情的办结、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满足。工作虽然千头万绪,情况虽然错综复杂,但也遵循着最质朴的规则,需要的也仅仅是“但愿苍生俱饱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”的赤子情怀。

耳闻不如目见,目见不如足践,只有和老百姓“坐在一条板凳上”,才能摸清楚他们的顾虑,理解到他们的难处。不管是“五诺五加”季度观摩,还是党群服务中心“规范+提升”,都督促着我常常去村里跑一跑、看一看,走一走、问一问,村里的情况也这么一点一点地在我眼前生动地铺陈开来。

“唯实唯勤”,就是要有“忧”的情怀,始终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,俯得下身子、迈得开步子,从萧萧竹中听到民间疾苦,在板凳会上了解急难愁盼,千方百计把群众的事情做实做细做好,以实际成效来展现组工干部的为民情怀。


图片


唯有磨炼“天工人巧日争新”的心力,才能在勤学善思中出实招。

组工干部的日常,最写实的关联词是“加班”,最贴切的形容词是“创新”。刚刚工作的时候,每每夜深人静下班回望,总是有那么一排灯光整齐地横跨行政大楼。纵使加班于我早已成为习惯,但初到基层也听到几声调侃,“好像每个组织委员都喜欢加班”。其实很多时候,是“必须”加班。面对全新的工作,必须在最短时间里熟悉业务,否则就是“工作推着我”而不是“我推动工作”,就容易陷入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的被动境地。面对现实的问题,像是村干苗子流失这样的发展课题,或像是考核指标点调这样的工作压力,要求我既要抓紧找寻进位争先的具体路径,也要系统思考特色创新的载体抓手,让人不敢有些许松懈,总是琢磨着有没有更好的模式、更优的方案。

“唯实唯勤”,就是要有“怕”的意识,怕自己的能力不够,怕自己想得不周,怕自己做得不实,倒逼自己在工作中提升学习“深度”、在学习中拓宽思考“广度”、在思考中加码实践“力度”,希望能够淬火锻炼、玉汝于成。


图片


唯有锤炼“衣带渐宽终不悔”的毅力,才能在勤勉履职中成实事。

一路走来,从最初的青葱宏愿到当下的岗位历练,从信仰的精神洗礼到自我的价值实现,时间能够见证一个人的成长成熟,时间也最能检验对事业的坚守坚持。在读书时代,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这句先贤警言,让我在求学懵懂中埋下家国志向。走上机关岗位,“观千剑而后识器,操千曲而后晓声”这句前辈寄语,让我在案头工作中感悟事业卓绝。来到基层一线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这个不变真理,让我在具体实务中体会成事不易。来到基层的时间很短,但震撼如斯。

正是对乡村旅游十八年如一日的追求,让徐周村完成了“枕江听涛埭上、小桥流水人家”的蝶变;正是对都市农业引领三产融合的探索,让草莓产业走出乡土人才赋能、产业延链升级的新路。人们常说,落实的最后一公里,也是最难的一公里,正是因为“最难”,才更需要我们以实干推进、以初心坚守。

“唯实唯勤”,就是要有“轴”的状态,事不毕、夜不寐,把前人打下的好基础好做法与工作的创新创造贯通起来,当好岗位建功的“螺丝钉”,跑好传承发展的“接力棒”,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崭新业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