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不居、时光飞逝。不知不觉间,我加入江苏亚星锚链公司,钻研开发以热处理技术为核心的锚链产品已近20年之久。期间,我始终坚持秉持突破之心、专注之心、赤忱之心的“匠心精神”,不断突破技术难关,走在追求卓越的路上。
践行工匠精神、锻造技术奇迹,须秉持好“创新”这个“要谛”,以“突破之心”实现“从无到有”。 初到亚星锚链,恰逢公司由传统船用锚链向海洋系泊链转型的关键时期。在系泊链的热处理过程中,最大的难题是单环处理。由于系泊链的特殊性,一环出了问题,整条锚链就报废了,这个难题困扰了整个行业,核心技术也只掌握在少部分外商手里。 “要想掌握主动权,必须解决‘卡脖子’的技术,只有自力更生才能不受制于人!”我主动请战,扛起重任。两年的研发时间,我坚持每天辗转在车间和宿舍的两点一线,通过大量翻阅资料、反复试验论证,终于突破技术封锁,一举解决了锚链行业单环处理的世界性难题,公司也因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。随后,公司自主研发的R5系泊链产品,也成功应用在舟山群岛981石油平台,抗住了十七级的台风,保住了价值一百多亿的钻井平台,创造了世界奇迹,成为了民族骄傲。 “工匠精神”,不是因循守旧、拘泥一格的“匠气”,而是追求突破、追求革新的“匠心”。正是因为有这份“突破之心”,我才能攻坚克难、奋发前行,用原创的技艺,打破与世界同行的技术门槛。 践行工匠精神、锻造技术奇迹,须运用好“极致”这个“法宝”,以“专注之心”实现“从有到精”。 作为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,设备部承担着亚星锚链设备的维护、保养、研发和能源管理等工作。在日常的维保中,我们发现:铸造热处理炉导轮,仅成本就需要40万元,还要送到外地铸造,用时2个月;导轮维护的频率至少一个月一次,每次维护费用需要2万元,热处理炉开炉关炉的费用又需要1—2万元。不仅成本高,突发情况也时有发生,有一次,热处理炉导轮再次开裂,但客户催着要产品,急得我们团团转。 如何降低成本,避免客户流失?必须精简工序,对生产线优化升级。我们重新审视每一张图纸、每一道工序、每一个数据,反复在距离120公里的实验基地和施工现场之间奔波。试验失败了无数次,但每一次的打回重造,都为最终的成功打下了基础。随着导轮改造、能源改造、传动机构和炉膛改造等项目的成功,热处理生产线直接节约了成本近80%。 虽然,这期间我错过了与弥留之际的母亲临终道别、错过了与家人的团聚、错过了参与女儿的成长,但欣喜的是,亚星锚链产品开始实现了“从有到精”的过渡,全面应用在中国航母、南极科考船、海上石油平台上,成为中国海军指定供应商,真正跻身世界前列。 怀揣专注之心,一生只做一件事,方可成就极致人生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专注卓越的心气,我才能精益求精、笃行不怠,用革新的技术,打开与世界同行的接纳之门。 践行工匠精神、锻造技术奇迹,须坚守好“传承”这个“关键”,以“赤忱之心”实现“从精到久”。 随着工作团队不断引入新鲜血液,人员学历越来越高,知识面越来越广,让本就学历不高的我倍感压力,如果跟不上他们的步伐,怎么能当好团队的带头人?于是,工作之余,我会跟队员们一起研讨生产线改进方案,难得空闲的时候,就一头扎进书籍的海洋,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。 在亚星锚链公司工作的近20年期间,我“手把手”“一对一”培养了多支技术研发队伍,徒弟多达数百人,通过言传身教,他们逐渐能够独当一面,为热处理技术的持续发展、创新突破建立了人才堡垒。在公司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美国石油平台学会、壳牌、法国道达尔等行业巨头纷纷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,亚星锚链也从原来年产量5000吨的小厂,成长为年产量超过30万吨的上市企业。 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,产品的成功更需要技术的传承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赤忱之心,我才能不忘初心、薪火相传,用弥坚的技术,打开与世界同行的认可之门。 时间是最好的“过滤器”,岁月是最真的“分辨仪”。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普通工人,我将始终践行工匠精神,持续保持唯实唯勤、更实更勤的工作状态,致力“做世界上最好的锚链”,为亚星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