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吾论‘如何’”成长讲坛丨勇往直前,幸福就在路上

发布:jitancun 阅读次数:416

青春意味着什么?不同的人或许有着不同的答案。于我个人而言,青春便是在最好的年华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。正是这份信念与初心,让我立志把梦想的种子撒在家乡希望的田野上,在乡村振兴主战场追寻自己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

图片


奔赴梦想需要拿出敢想敢干的姿态,多一些坚持、少一分自弃。 

因为从小长在田间地头,我对田园生活一直情有独钟。大学毕业后,我先是留在外省创办了一家保洁公司,发展势态还不错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在网上看到一部家乡的宣传片《祥泰之州》,勾起了心底一片“桑梓深情”,萌发了回乡发展的念头。2011年我回到家乡,在与村民的接触中发现,老百姓常常为了几亩地,一年到头“栓”在田里,辛辛苦苦种出的大米品质却不高,难以卖出好价钱,便时常在思考着破解之策。经过一番探寻,我认识到发展高效、规模农业是一条好路子,便果断承包村里30多亩地,试水“稻鱼共作”生态立体种养,当起了“泥腿子”。

追梦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。为防止蛇鼠等天敌侵入、田鱼逃跑,同时为了随时观察田间水稻和田鱼的长势,我在田边搭建起临时工棚,吃住全在里面。那时的我,每晚除了应付蚊虫的叮咬,还要对着工棚外的座座坟茔,说不怕那是假的,但我时刻勉励自己:要走好选择的路,不选好走的路,认准了目标就要日复一日的坚持!靠着四个多月的拼搏和付出,我终于迎来第一次“丰收”,实现亩产鲶鱼750斤、水稻1000斤。

创业路上,我遇到过一个又一个困难,也曾迷茫彷徨和犹豫过,但我深知追梦难免会有高低浮沉,但无论是好的坏的,只要坚持住了,就都会变成照亮我们前行的灯盏。


图片


奔赴梦想需要拿出奉献贡献的姿态,多一些大我、少一分自利。

2012年,我作为镇后备干部被组织安排到河横村,成为一名村干部。于我而言,村干部是一个身份,更是一份责任;是一个岗位,更是一种担当。过去我有自己的“小目标”,但拥有了这个身份、走上了这个岗位,我就告诉自己必须把个人的“小目标”与乡村振兴的“大目标”结合起来,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、更有收获。

随着生态种养逐步起色、走上正轨,我注册成立了“泰州汉土家庭农场”。周边不少群众纷纷前来,希望我能够将稻田养鱼的技术传授给他们,我毫不犹豫地倾囊相授。当时也曾有人说我傻,同行是冤家,为何要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教给别人?但身为党员,我在心里告诉自己:带头富不算富,更要带动千百户!为充分发挥好农场的辐射带动效应,我在镇村的支持下,顺势成立了“汉土科普惠农服务站”,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技术宣传、培训、指导、观摩等活动,向全区种田大户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实际、实用、实效的技术、信息和知识。通过这样“一传十、十传百”的层级效应,身边越来越多的乡亲走上了致富增收之路。每当收获季节,望着丰硕的稻田,听着哗哗的鱼游声,看着那绽放的张张幸福笑脸,我深感能够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 再怎么付出也都是甜的。

造福乡里、致富乡亲的笃定追求,激励着我把“一个人的梦想”融入“一群人的梦想”,在岁月的历练下堆积着人生的厚度,在实现“小我”的幸福中不断创造着“大我”的价值。


图片


奔赴梦想需要拿出奋进奋发的姿态,多一些锐意、少一分自满。

对于梦想,“真抓实干”是刚需,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获。这些年,从传统农业到高科技有机农业,我不断摸索、实践,晒黑的是皮肤,积淀的是成长。为了提高种植的理论基础,我努力考取了扬大农学院的农业推广作物栽培硕士研究生;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农场主,我学会了开插秧机、遥控操作无人植保飞机;为了能够让产品走向全国各地,我们启动网络营销战略,成立稻田鱼米的特色专营店,大力推广线上销售;为了推动农业多元健康发展,我们流转60亩土地,种植猕猴桃、无花果、梨、桃等特色无公害水果……一路走来,我从来不敢松懈,也不敢大意。我想,干事创业既需要一往无前的拼劲,更需要坚持不懈的韧劲,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、更不是躺平,而是不断迎接挑战、超越自己,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行动去抵达梦想彼岸。

敢闯才有机会,敢拼才有未来。如今,农场规模达到了400多亩。在今天的溱潼镇,像我这样在乡村一线奋斗的青年农民有很多,正在齐心合力把传统农业产业做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事业,我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新农人”!

时光变幻间,回望来时路,我的脚下沾染的是泥土,心中沉淀的却是真情。未来的日子里,我会继续坚守这方“有希望”的田野,在为农民增收、农业增产、农村增色的征途上凯歌前行,去邂逅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