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吾论‘如何’”成长讲坛丨一位百岁老党员的告白:与党同龄,与党同心

发布:jitancun 阅读次数:361

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与党同龄,更与党同心。我一生最无怨无悔的事,就是一辈子听党话、跟党走,一辈子做党的人。她,就像是一面旗帜,始终指引着我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。


图片


旗帜上写满“赤诚”,指引我信念的方向,让初心从未忘却。

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,党是启明的星,指引正确的方向;党是黑夜的光,照亮前进的道路。

不会忘记,1943年日寇发动大规模“扫荡”,侵略者铁骑肆虐之处,硝烟弥漫、生灵涂炭、民不聊生,刻骨铭心的伤痛让我立志从戎杀敌,保护自己的亲人和家园,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。怀着这份决心,我终于在1944年10月1日参军干革命了,被分配到在苏北新兵团警卫排工作。在当时,凡是冲锋陷阵的突击任务,优先安排给共产党员,这也深深激发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强烈愿望,我也早早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记得是1947年3月7日,首长叮嘱道:“小万,前方战事紧急,要安排你上前线。入党手续办好后,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,你要时刻牢记一名党员的责任。” 那是我人生中意义重大的一刻,能够在上前线前圆了“入党梦”,我振奋得不得了,浑身充满干劲,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是心潮澎湃,首长的那句嘱咐时至今日在我心里也都是沉甸甸的。成为党员之后,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的“指向标”,激励着我历经每一次生死战斗、每一场血火考验。

入党是坚定的信仰,是一辈子的事情。七十余载倏忽而过,人生的一些记忆已经有些淡忘,唯独入党的庄严时刻,我终生难忘,那是一种无上的荣耀,就像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一样,栉风沐雨、顽强生长、尽情绽放。


图片


旗帜上写满“坚毅”,指引我奋进的方向,让脚步从未退却。

我先后跟随部队南征北战,参加过石家庄战役、开封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济南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等战斗,与战友生死与共,直到革命胜利。那段峥嵘岁月,始终在我心里闪耀。

影片《大转折》中有一处画面:胜利的队伍行进在盛开金黄色的油菜花地里,战士们一个个黑黝黝的,步子坚定,激昂地唱着:“刘邓大军真勇敢,渡河反攻鲁西南,大胜歼敌六七万,蒋介石正在手忙脚又乱,我们又挺进到大别山……”。如今,《刘邓大军真勇敢》的歌声常会不时回绕耳畔,也让我不禁想起当年在大别山的战斗经历。

那一年,我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,要把敌人吸引到山东。那会儿经常有雨,山沟里到处是水,许多战士的脚被雨水泡烂,想不出法子,我只能将背包撕开来给他们包扎。时值冬季,气温在零度以下,部队里连棉衣都没有,指战员们为了御寒只能用稻草。我的腿脚也在那时留下了后遗症,但是这比起我牺牲的战友们,真的微不足道,他们有的为了掩护同胞身中数枪、有的拿着炸药包冲锋陷阵、有的永远定格在了极恶劣的自然环境中……一寸山河一寸血,一捧热土一捧魂。那个时候,真的是任何困难都撼动不了我们前进的决心,我们都把生死置之度外,用掉肉不掉担的无穷担当、流血不丧志的无畏斗争,迎向曲折道路、怒视前方强敌、战胜艰难困苦,在舍生忘死的血火淬炼中百炼成钢。


图片


旗帜上写满“人民”,指引我担当的方向,让热血从未冷却。

戎装在身,便要做英勇杀敌的战士;脱下军装,就要是为民服务的先锋。1967年,我回到家乡顾高镇芦庄村工作,直至1982年离休。十多年里,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、有限的精力为家乡做点好事实事。

我的家乡顾高镇属于革命老区,那时候产业滞后、经济薄弱。但在部队里养成的不怕艰苦、不怕困难的品质和敢于斗争、勇于胜利的风骨,成为了我干事创业的底气所在、信心所在。我坚持眼睛往下看、身子往下探,干劲往下使,一有空闲便挨家挨户了解每家每户的情况,及时给予有困难的群众帮助。改革开放后,村里积极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,生产力得到较大提升,我们带领全村百姓大家修路、修桥,改善文、教、卫等资源,投身到建设家乡、发展家乡的热潮,与群众有盐同咸、无盐同淡,虽然常常是“一头汗、两腿泥”,但看着村庄变得越来越有活力、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,心里特别的踏实与欣慰。感情系于人民、力量源于人民、幸福归于人民,我相信,共产党员离泥土越近,就越有生命力。如今年岁虽已高,但一有机会我便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口耳相授给年轻一代,帮助他们感悟昨日之艰辛辉煌、领会今日之来之不易,希望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、历久弥新。

有信念,就不怕山高;有旗帜,就无惧路远。党员身份永远不会忘,党员责任永远不会忘,这是刻在我骨子里的记忆,我会一如既往对党忠诚、与党同行、为党奉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