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吾论‘如何’”成长讲坛丨撑起百姓心中的天平

发布:jitancun 阅读次数:323

讲述者档案丨陈燕萍,女,58岁,籍贯江苏盐城,现为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,曾获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模范法官”等荣誉,被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。


♬ 点击上方绿标收听朗读音频


图片


无所作为,则人生太长;有所作为,则人生太短。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之中,生命才是充实的、有分量的。在基层法院的三十多年里,我始终牢记着人民法官的责任与使命,尽自己所能为民解忧,用自己的爱心无私奉献,小心翼翼将百姓心中的“公平秤”衡量好、维系稳。


图片


信念是人生的火把,是天平的支点。要想在“公正、廉明、为民”的道路上走多远,靠的就是扎根于心底的理想信念。

父亲是一名党员,也是一名医生,我从小便耳濡目染医者仁心、大爱无言。到我择业时,父亲建议我当法官。他说,医生治疗的是人的身体,法官治疗的是人的精神,都需要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,但法官更直接地关切民心冷暖、公平正义、国家形象,希望你有比常人更坚定的理想信念,服务人民、贡献社会。我听从了他的建议,成为了一名法官。

1996年春,我主动要求从法院机关调到基层法庭工作。在这里,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:每起农村案件,都必须现场必去、四邻必访。在扎根基层的16年里,我经办了相邻关系、建房纠纷、农村承包合同等3100多起案件。父亲生命垂危时,我获得了“全国优秀法官”荣誉称号。父亲知道后,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写了“公正廉明、扶弱抑强”八个字送给我。这跨界的精神“接力”,是大爱的别样阐释,是初心的不变表达。

忠诚不是一种口号,信仰不是一种学问,忠诚和信仰应当是具体的、实践的。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壮举和气壮山河的豪言,只需要将信念体现在所办的每一件案件上,把党的关怀传送到千家万户。


图片


以至公无私之心,行正大光明之事,公正为天平把好舵盘。对老百姓来说,“官司一生一次,影响一生一世。”我们如果不能公正司法,对不起头顶庄严的国徽,更对不起求助法律的百姓。

平而后清,清而后明。法官掌握着国家的审判大权,必须时刻把好正义的舵盘,保持为人民司法的追求岿然不动。记得,在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,我发现案情可能存在“猫腻”,被告为逃避责任提供了伪造的车辆转让协议,将实际车主指向没有偿还能力的五保户。为了深入挖掘案件事实,我深入调查取证、严格审核证据、查清案件事情,经过努力,我们最终摸清了车辆的细节,查明了实际车主,给出一份原告信服、被告心服的审判结果。

法官每天都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,冲锋在化解矛盾纠纷一线,为处理好形形色色当事人间的纠纷殚精竭虑,甚至做梦时都在分析法律关系、耐心审法析理。但对法官来说,因为对公平公正的不懈追求,让我们内心无比坚定和强大,在面对疲惫和挫折之时能迅速调整,在面对诱惑和抉择之时能把住方向,在面对倦怠和沮丧之时依然能迎头奋进。


图片


大其牖,天光入;公其心,万善出。以心换心让天平熠熠生辉。年轻法官经常问,案件的突破口在哪里?我的答案是感情。

对当事人,我会主动送上真诚会心的微笑,架起沟通当事人心灵的桥梁,唤起他们的真情与良知。今年,我接手了一起老汉起诉儿子对老人不赡养、对子女也不抚养的案子。经调查走访,我了解了事情的是非曲直。我不想简单地判儿子“常回家看看”,想从“修复亲情”着手,做这对父子的思想工作。经过数十次走访沟通,这位儿子最终心甘情愿地履行起赡养老人、抚养孩子的责任。

化干戈为玉帛的秘诀,是多用心、多用情、多用脑,实现公平正义的同时,处理方式上做到情理交融。为此,我自创了“连心工作法”,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,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,用群众接受的语言释法析理,用群众信服的方式化解纠纷。每当看到对簿公堂的夫妻破镜重圆、以命相拼的当事人握手言和,都让我觉得人生意义与幸福就在于此。

去年七一,我应邀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,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,震撼!振奋!感动!胸中澎湃翻涌的热烫感情,此生难以忘怀。

既然选择了法官,就要对得起胸前的天平。人生百年,俯仰之间,我也将始终坚守初心、牢记使命,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、真情实感,不断撑起百姓心中的天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