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办案民警到政工宣传,从服务群众到面向社会,从初生牛犊到游刃有余,我在不同的警位上铸就警魂,凝聚警情,警心依旧。
但愿回首来时路,不变赤子心,不改警察情。从警十载,改变的是年龄、警衔、阅历;不变的是永远为公安事业、人民幸福蓬勃跳动的心。
“只看后浪催前浪,当悟新人胜旧人”,用好“新媒体”,发好警察声。 初入职时,我是一名派出所办案民警,一次偶然的机会转岗到政工部门从事宣传工作。公安宣传工作对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,在熟悉公安业务的同时,又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、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。我这个“门外汉”对宣传工作是完全摸不着头脑,自己的文字风格又不适应党报党刊,半年的时间颗粒无收,焦虑烦躁充斥着我的工作与生活。 但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。乐于学习的我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,我结合自身优势,积极寻找突破口,会拍照,擅长剪短视频,更懂得如何写好记叙文成了我工作的优势。做时代弄潮儿,在手机终端和短视频腾飞的时代,我编撰1600多部作品,记录了台胞来兴寻亲的曲曲折折,采访过抱火哥冲进火场的无畏无惧,讲述过危管专家无悔逆行的坚定决心,央视也多次为我们兴化公安点赞。领导的肯定更给了我前行的信心:“你来自基层,了解火热的公安生活,虽然不是传媒科班出身,但你的方式足够接地气。” 一去数载,我逐渐学会从不同立场出发,了解更多的事实,探寻冲突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,去试着理解“为什么这个人在这件事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”。伏案写作时,我开始明白人间疾苦;从容采访时,我开始认清世事无常,未来,我还要讲更多的好故事,提升脚力和眼力,从一线寻素材,在身边找先进;提升脑力和笔力,在学思践悟中打磨,捕捉公安生活的动人瞬间、描绘公安民警的光辉形象。 熠熠警徽下,有一种幸福是赴身现场,智斗敌方,更有一种荣耀是以笔为刃,血染四方。时光如河,左岸说事,右岸道情,携一路繁花,给那些脚踏荆棘的人,让他们虽面带泪痕,却不觉悲凉。讲好警察故事,发好公安声音,在宣传这条线上,我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。 “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朝群众呼声,报宣传故事。 依稀记得,在派出所办案的那几年,网民对警察的执法总是带着质疑,特别是当警察的日常工作从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过渡时,群众用一知半解的法律、维权等词条将“有困难找警察”的解读绝对化时,警民关系迎来了巨大的挑战。 已然固化、神话般的警察形象让日益繁复的公安工作更加棘手,当我不止一次听到群众说:“不是有困难找警察吗?纳税人的钱养着你们,你们却不作为,拿老百姓不当回事!”确实,作为警察面对群众的质疑,我们应当及时整改反思,提高执法质量。但民警日常执法活动中,却时常遇到无法言说的苦衷,这归根到底,是公安方面外宣不够充分导致群众不了解公安的职能。 此时宣传民警需迎难而上,虽然仅凭我的能力很难对警民关系有巨大的改变,但是如果不做,我们生存的环境,面对的系统将会更加严峻,改变不仅需要围观,还需要表达和参与。密切警民关系,离不开公安宣传。积极有效的公安宣传工作,能够增进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,更能够促进警民情感相互交融,共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。立足实践,为群众答疑解惑,不仅要展现人民警察困难时候豁得出、关键时候顶得上的担当,也要让群众认识到警务资源的宝贵、警察工作的不易,这是我作为一名宣传民警的责任。 警民鱼水情,若以水喻民,以舟喻警,宣传民警似乎就成了外在的风,当波涛汹涌时,以柔顺抚之,致使舟不倾覆,致使水不流失。让民与警在互相理解中惺惺相惜、心心相印,让警民关系在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指引下不断升华。 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”,进基层一线,溯灵感之源。 伟大的时代从不缺少精彩的故事,可如何写出沉甸甸、有分量、同时又很动人的报道呢?我想,从民警看似平凡普通的工作中发现和提炼出闪光点,有效发好公安声音,讲好“警察故事”,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民警所做的工作以及公安人员所付出的艰辛,是公安宣传人员的主要职责和使命。 好故事一定是在泥土的芳香中,在机器的飞转中,在同群众坐在一起的板凳上。讲好警察故事是我的责任和使命,深入实地是我保持创意和干劲的来源。我用镜头细心记录民警点滴,用笔墨深情讲述警察故事,让老百姓理解我们只是偌大国家机器中的一颗平凡而坚韧的铆钉,在卸下戎装,回归家庭后,有血有肉的我们,亦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滴水,悄无声息,滋养家庭。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,人生因奋斗而升华。我庆幸能在青春岁月里见证这个时代这么多奇迹与感动。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能在社会层面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,讨论就可以引发思考,思考就能够走向进步,只要有一点点进步,那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,我的青春就是缤纷的。 风起扬帆正当时,率先起航是警察。我,一名青年新闻宣传警察,作为人民警察队伍中渺小而平凡的一分子,将继续肩负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、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,怀揣擦亮公安品牌、提升职业荣誉感的信念,用文字和视频记录和镌刻下点点滴滴,让珍贵的公安记忆烛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长路。